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愿人人都快乐

喜欢人在旅途的感觉

 
 
 

日志

 
 

《一九四二》的饿和今天的饱  

2012-12-05 10:50:41|  分类: 随笔杂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看了电影《一九四二》后,对七十年前中原大地上的饥饿场景印象深刻,我从没体会过这种威胁到生命的饥饿,所以我对冯小刚用电影语言讲述当年饿死三百万人的恐怖事件只是在心理上感到恐惧和震惊,却无法在生理上产生感同身受的回味和共鸣。饿死这两个字,对当今绝大多数人群而言,已经越来越陌生了。

看过电影之后让我产生联想的不是饿,而是饱,是我们吃饱了之后的大肆浪费。每次宴席之后,总会留下大量吃不完的食物。有报道称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消费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相当于2亿人的食物或口粮;根据对北京数个大学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倒掉的饭菜约为购买的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些数字,与电影《一九四二》一样让人感到震惊。

我觉得餐馆的浪费,与中餐的形式有关。中餐的菜是装在盘中大家一起吃。宴请者出于面子总会多点一两个菜,点的菜也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口味,所以常常会有吃不完的食物。越是大的宴请,浪费就越多,三公消费是其中的主力军。西餐是分食制,每人点自己喜欢的一份,浪费就相对较少。我们的用餐形式从一开始就为浪费创造了便利条件。看来老祖宗在饮食的顶层设计上出了问题。

《一九四二》在提醒我们,中华历史上经常有饥荒相伴,今天饱了,别忘了曾经的饿,奢侈浪费之后,也许就是饥饿。

  评论这张
 
阅读(308)| 评论(9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